会计难题成高管心病 国企冷对钢材期货
2009/3/22 16:55:10
3月16日,证监会批复文件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交易。然而,正当期货公司期待大型钢厂能够在钢材期货市场上展开手脚进行套保时,记者从很多期货公司了解到,许多大型国有钢厂被现行的会计政策给束缚住了手脚。
会计难题
3月9日,西部矿业发布年报宣布实现净利润5.7亿元。而最令人惊讶的是此次盈利的大部分都来自西部矿业参与的有色金属套期保值。根据2008年年报,西部矿业的套期保值平仓交易一共获利4.95亿元,占净利润的86.8%,年报之后西部矿业的股票被投资者一路追捧。但是在西部矿业年报上醒目的记载着,套期保值收入是作为企业投资收益处理的,原因是企业未能严格符合会计上关于套期保值有效性的条件。
关于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德勤的一位审计高级经理吴小姐表示,套保有效性的认定在中国是个难题,因为国内期货市场的活跃和开放程度不够,所以很多时候在做账时必须要请金融专家来认定是否符合套保的有效性,而大部分时候企业就直接纳入投资处理了。
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期货专业人士,居然没有人能说清楚怎样做才能符合会计上所说的套保的有效性。“根据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由于套期保值没有真实的交易记录,没法记录交易过程,而采购合同必须都是真实的,所以没法把套期保值做采购处理,而只能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对此,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恒利表示。
“中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套保的有效性也是跟国际接轨,从国外引进的套保会计。但国外的期货市场和国内的是有区别的,所以认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一旦期货套保与现货市场采购盈亏不相抵,那肯定就直接纳入投资处理了,而这个规则要改几乎很难。”吴小姐表示。
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市场都遭遇着同样的问题。
“套期保值本来就是规避企业采购原材料风险的工具。现货市场赚,期货市场就会亏,现货市场亏,期货市场就会赚,套期保值不能以盈亏来判断,它是锁定企业稳定盈利的工具,”中钢期货总经理申仕伏表示,“但现在套期保值做账时列入投资范围,而投资那栏一旦出现巨额亏损数字,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会面临巨大的讨伐压力,这其实是对套期保值的误解。”
杭萧钢构的一位前任高管如是对记者讲述他在国有企业做套期保值的感受:不是企业老总不想做,而是做套期保值的话,国有企业很难做账,而做成投资一旦发生亏损,老总不好交代,面子上也难看。
套保成高管心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信泰富因澳元套保损失约186亿港元、深南电因操作石油衍生品合约导致巨亏、中国国航燃油套保合约损失21亿元人民币。因此落马的高管比比皆是,今年刚出狱的中航油前总裁陈久霖就是前车之鉴,血淋淋的教训让很多企业老总在进行套保之前总是要先掂量三分。
“陈久霖的亏损是因为套保做成了投机,这与真正的套保是有区别的”,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对记者解释,目前参与套保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像中钢,中粮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多年的现货背景积累下来的套期经验,对企业的套保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操作上严格监管。另一类则是企业基本没有参与套保的传统,企业上下揣测不安,高层即使懂期货也不敢轻易下水。
不过,在申银万国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闫淦智看来,会计入账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体制造成的。宁可无功,但求无过,这种观念在很多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而且很多国有企业对套保的认识不足,一旦亏损就认为是套保没做好,其实套保与现货要结合起来看,只要没做反,套保亏损对企业丝毫不影响。”
申仕伏对此也表示赞同,“中国国航2007年套期保值做的非常好,在2008年不幸做反了,即使现在没追究领导责任,但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