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征: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不少于8家
2009/3/9 8:38:28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昨日(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部分中小企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十分充足,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将不少于8家,同时今年深交所将继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力以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经过中关村园区的成功试点,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扩容已“时不我待”。
  创业板不缺资源
  陈东征在就创业板相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我国创业板后备上市资源十分充足,“中国不缺企业,问题在于市场还远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他透露,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将不少于8家,但首批上市数量的上限“还说不清楚。”
  “创业板由于种种因素去年没有推出,目前深交所仍在全力以赴进行准备,长期来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支持的平台是历史趋势,创业板的推出也是必然的。”陈东征提醒,将来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更要注意规范运作,广大投资者也应重视风险,不能迷信所谓的“炒新”。
  他透露,创业板推出后将实行合格投资者制度,这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制度安排,但合格投资者制度也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将按照市场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其根本出发点还是要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代办系统扩大试点“时不我待”
  针对记者提出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何时扩大试点范围、仅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制度安排会否改变等问题,陈东征表示,从中关村园区的试点情况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运行利大于弊,目前扩大试点“时不我待”,技术上,深交所也能够提供一套自主可控、安全的交易系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代办系统的活跃度,增加其吸引力,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也将在“升板自愿,降板强制”的原则下不断完善。
  他进一步表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制度安排,是希望投资者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这“并不是一个永远的制度”,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限制一手交易3万股的门槛也会越来越低。
  对于做市商制度的引入,陈东征透露,由于推出做市商制度还牵涉到法律问题,在现有基础上,深交所将逐步探讨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可能性,未来可能会开展类似做市商的业务,调动券商积极性,增加代办系统对企业的吸引力。
  中小板六成企业盈利同比增长
  陈东征表示,资本市场牵涉到千家万户,对于投资中的风险,普通中小投资者更要注意,但资本市场中的风险在可控的条件下不断释放,又是整个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中小板的实践来看,深交所在证监会的领导下,完全有信心使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陈东征透露,尽管中小板企业同主板企业相比实力较弱,但其2008年的整体情况可能会好于主板市场。根据业绩快报,中小板270多家公司中,有超过60%的企业2008年盈利比2007年增长;占比超过30%的中小板公司实现盈利但盈利水平同比下降;真正亏损的企业只有18家,占比不多于10%。
  他同时表示,“尽管建成成熟资本市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达到目标的道路一定有所区别。”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小板的推出建立在创业板分步走的基础上,将为创业板的推出提供借鉴。
  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显紧迫 

  陈东征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自己提交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提案,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强调中小企业是我国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力军等。
  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长期持续,尽管我国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