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出台研究报告建议引导人民币贬值
2009/2/9 11:31:26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
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趋于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的表现错综复杂。为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实现“√型”复苏的方案,认为现阶段应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相关的政策措施既着眼于“保增长”,又必须适时、适度地“促调整”,将克服危机影响和实现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我国经济增长目前处于增速“拐点”的下行区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原来为经济高速发展所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纷纷显露,再加上高速发展时期留下的问题积淀和外部经济因素的困扰,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环境开始出现波动,甚至出现衰退的压力。为保障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按照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国出台了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支柱的宏观经济调控方案。这一方案是“双松”型政策搭配在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的科学表述和运作原则,从政策效果看,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型”复苏。
一、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2008年是经济波动异常剧烈,经济形势骤然大幅变化的一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也罕见的一年三变,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从2008年年末的情况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拐点”的下行区间,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形成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支柱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政策取向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承担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和提供增长“能源”的责任,政策的着力点有三:第一,调动市场积极因素,恢复市场活力,提高经济运行的弹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二,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空间,既减轻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成本,又通过提高“乘数”和减少“挤出”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第三,为克服经济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供支持和便利。而新积极财政政策则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和引擎,其调控的着力点首先是“保增长”,全力拉动经济离开临界衰退风险的“泥淖”;其次是“促调整”,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更先进的模式和基础;再次是“推改革”,通过承担改革成本和提供支持等办法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从而优化经济运行机制和模式,缓解经济下行区间的各种矛盾冲突;第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政策的目标,又是政策的本身,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使我们的积极财政政策获得最坚实的运行基础和最可靠的价值标准,可以使宏观经济调控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可以使我们未来的经济前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建议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考量重点就在于“适”、“度”二字。“适”是指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要合适、适宜,政策措施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政策目标;“度”是指政策力度要处于适当的区间,虽然政策超调难以避免,但也不可过度放任政策实施。根据宏观调控体系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责任、性质和作用,我们对目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建议方案如下:
1、利率政策。利率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的价值信号,它既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又是投资的衡量成本,还是决定储蓄与资本形态的核心要素,在外向型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还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央行在2008年四次下调利率,目前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31%,名义利率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欧元区和英国)的水平,尚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由于贷款利率对市场投资和资本形态选择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建议在2009年上半年,能够继续较大幅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