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被抛售的骨牌
2009/1/11 21:03:2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其办公所在地召集国内各大银行相关人员开了一个会,会议的主题是关于近期外资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抛售中资银行股的说明。会上,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做好风险汇报,并强调在当前环境下,银行任何风险异动都要迅速向银监会汇报等等。
  这是一次紧急应对。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110亿股中资银行H股被出售,而这还不是结束。这场始自去年最后一天开始的外资陆续抛售中资银行股的行动已经被赋予了比交易本身更多的含义。
  四年前,这些外资股东们经过长期和中资银行的谈判获得了中资银行上市时的部分股权,但现在,他们几乎在瞬间决定了抛售行为。
  “香港市场上,外资机构的抛售还是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摩根大通银行业分析师陈舜(SamuelChen)表示。而对于已经市场化的中资上市银行,这也是一次提醒和考验。
  抛售
  1月8日下午,银监会办公厅召集银监会一部、二部以及商业银行投资者关系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讨论外资抛售银行股的问题。
  各家银行人士普遍认为,外资机构作为股东有出售持有股权的自由。而且,在此时出售这部分股权主要和其自身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困境有关。他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类似的抛售行为可能还会继续出现,但可能不会出现非常集中的抛售狂潮。
  不过,即使有了普遍的认知,过去一周多的时间还是充满意外和惊讶。
  2008年12月31日,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中国银行的股份解禁,瑞银集团 (UBS)当日悉数抛出其持有的34亿股中行H股,引起市场对外资集中抛售中资银行股的担忧。
  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
  1月7日,美国银行折价12%,转让56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从19.13%降至16.6%。
  1月8日,中行的第一大外资法人股东、战略投资者RBSCHINA投资公司 (苏格兰皇家银行是RBSCHINA的实际控制人,持有108亿股,李嘉诚基金会持51亿股,美林证券持有18.8亿股,对冲基金D.E.Shaw成员公司持有11.5亿股,橡树资本持有11.5亿股,对冲基金集团Och-Ziff集团成员OZSculptorlimited持8.8亿股)中的李嘉诚基金会通过美林证券出售所持20亿股中国银行H股,筹资金额高达5.24亿美元。
  一时间,香港市场风声鹤唳。
  1月7日收盘,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大跌5.23%,建设银行(00939.HK)、中信银行(00998.HK)、工商银行 (01398.HK)及招商银行(03968.HK)全日分别下跌8.76%、7.33%、7.26%及6.11%。
  1月8日情况继续恶化,截至收盘,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大跌5.64%。中国银行(03988.HK)、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及交通银行(03328.HK)全日分别大跌8.41%、7.06%、6.82%及4.90%。
  一位身处香港的投资银行家用恐慌来形容上一周的香港股市。但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反应。“众多的机构很快就冷静下来,并认为抛售是一个新的机会来临”,他说。实际上,在建行的配售过程当中,市场热情还是很高涨的,整个配售过程异常顺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户对此的认识和机构是迥然不同的。”
  高华证券认为,近期的消息可能将加剧市场对外国战略投资者可能出售持有的中国大型H股银行股份的担忧,因此在短期内可能是行业面临的一项不确定因素。
  接近银监会人士指出,瑞银在12月31日出售中行股权套现很显然是为了让“财报变得好看一点”。对此,接近瑞银集团的消息人士坦陈,这与瑞银集团的自身情况没有关系。瑞银没有流动性问题,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寻求缩减资产负债规模,出售中行股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知情人士介绍,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情况和瑞银如出一辙,由于美国国内的强大压力,美国银行不得不部分卖出。苏格兰皇家银行新的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将把业务集中在欧洲市场和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