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内控制度需在执行上下功夫
2010/9/29 13:53:05
近日,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上透露,结合当前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在认真总结分析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国资委将制定下发《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
今年早些时候,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内控指引,就曾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国资委如今也将出台多项举措加强央企内控制度建设,这条消息又引起大家的广泛热议。央企目前内控现状究竟怎样?该采取什么措施促使央企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央企内控现状不容乐观
提起央企内控,想必不少人都会想起央企“小金库”之类的词汇。今年,“小金库”的整治风暴再次刮起,重点锁在央企。央企似乎难以与“小金库”绝缘,也因此引来大家对央企内控管理混乱的质疑。
著名内控专家、北京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李三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基本上都有内控制度,在内控体系的建设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相对比较健全。但是即便如此,不少央企还是会出现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事实上,国资委曾针对央企开展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培养和提高中央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意识,试图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引导企业将风险管理方式从被动的风险应对转变为积极的风险防范,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
我们承认,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央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监管的层次不可谓不缜密,从中纪委到审计署、从反贪局到公检法。不仅如此,国资委还派驻了纪检人士进驻各个央企,每年都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些央企进行例行审计,而国务院每年也会基于对行业规划的考虑,对某些重大行业的央企派审计署进行审计。但是随着央企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央企在内控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导致许多重大资产损失以及违法违规问题的出现。
就在前不久,审计署指出,中钢集团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重大问题,比如,巨额佣金支付不合规、虚报利润、巨额财务黑洞、转移利润、投资不谨慎等。作为国资委管理的一家中央企业,中钢财务竟然存在如此乱象,消息一出,舆论为之哗然。中钢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拖累了中钢整体上市进程,而更为严重的是,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更深层次的机制问题和治理缺陷,换句话说,中钢问题与其内控的严重缺失不无关系。
孟建民也指出,当前,不少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战略不清晰,资源配置缺乏战略导向;部分企业内控机制存在缺陷,授权与责任不清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不强,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少数企业财务基础管理薄弱,重大财务事项管控不力;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严重不实,等等。
央企内控实质上是“一把手”工程
在记者就央企内控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人一听到央企这几个字,就提到高管天价年薪,提到“一把手”用公款去赌博,为什么高管能拿天价高薪,敢挪用公款,这是因为他们头顶笼罩着“一把手”的光环。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企业的内审与内控中引入律师或法务人士很有必要,因为目前企业的内审只有会计师在做,但其实这些人有时并不清楚问题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会计师有时也会被人左右,这个人就是央企的“一把手”。为何央企的“一把手”会成为众矢之的呢?
孟建民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质上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充分认识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愿意在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