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开放同行:从涉外税收到国际税收
2019/3/11 10:18:43
    为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税收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研讨会暨《中国国际税收40 年》新书发布会”于2018 年11 月29 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会、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的180 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大会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税收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40 年来中国国际税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有利经验,并对新时代国际税收的美好未来进行了展望。
    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顾问王力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税收走过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创造条件、多予优惠和加强管理的涉外税收发展阶段,到服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战略的国际税收发展阶段,再到助推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国税收发展阶段。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40 年,也是中国国际税收开启新征程的40 年,中国国际税收“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国际税收作为国家税收的国际方面,在新时代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要进一步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服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引领新时代税收现代化。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是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第一批个人会员,他在总结改革开放40 年国际税收发展的经验基础上,阐述了传统的中国税收走向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税收走向世界的辩证逻辑关系。
    他认为,下一步国际税收研究要有最基本的时代与国际形势判断,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是下一个40 年国际税收研究的政治框架和背景。大国税收一定要更加现代化,现代化的大国税收一定要为世界税收发展、国家间税收关系的强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涉外税收和国际税收的推动作用。“当国门初开时,适应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的税制近乎空白”,改革开放带来了涉外税收制度的诞生。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之后,单一的涉外税收管理转向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税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参与G20 框架下的国际税收改革,主动引领“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广泛开展双边与多边税收交流,驱动互利共赢的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在国门越开越大的今天,国际税收将成为越来越宽广和不可或缺的领域。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蒙玉英立足本部门职能,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特别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扩大税收协定网络,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截至2018 年10 月底,中国已签订109 个双边税收协定(含安排、协议),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减免税额从2013 年的134 亿元上升到2017 年的403 亿元,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提供了巨大便利。
    第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全面拓展国际税收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外派税务人员工作、帮助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等途径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积极贡献中国税制改革经验与智慧,逐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第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95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别信息研究,发布了81 份国别投资税收指南,提供“走出去”指引,积极处理涉税争议,较好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