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政协委员建议:临港新片区可探索离岸税制,机构所得税率可低于15%

[日期:2019-09-06]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字体: ]

      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临港新片区要形成差异化探索的政策体系,同时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9月4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围绕“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专题协商议政。多位政协委员都表示,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的先行探索,需要新的制度安排及特殊政策支持。

  今年3月以来,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打造更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重点课题调研。

  通过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对标上海市和国内12个自贸区创新发展的实际,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民说,新片区建设要“以差异化探索为着眼点,以构建6+2投资贸易自由化制度体系为着力点,引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贸区建设,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上海经验’。”

  开展离岸税制探索

  上海市政协委员孔美琪认为,新税制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的聚焦点。基于新片区的特殊功能定位,以“简税制、低税率、惠税收”为原则,对实行“境内关外”监管区域内的实体企业及其他特殊机构(公司)实施差别化的税制安排,强化对全球跨国企业和一流人才的引力作用。

  比如,临港新片区应开展离岸税制探索,培育离岸经济发展“新动能”。

  孔美琪说,临港新片区建设应发挥集聚大批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贸易总部分支机构及金融贸易高端人才的综合优势,在自贸试验区已经试行多年的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的基础上,加强有利于离岸经济建设的特殊税收政策制度供给,吸引全球跨国企业包括国内跨国企业到新片区设立投资、结算、运营总部,进一步推进离岸企业落地,支持和鼓励其发展对标国际标准的离岸金融和贸易业务。

  世界各国投资者之所以对离岸机构(公司)青睐有加,关键在于与一般的有限公司相比在税收上享有巨大优惠。因此,孔美琪建议,依托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划割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功能片区及离岸金融先行区,实行物理围栏监管。建设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服务实体经济的离岸金融中心,对于离岸机构(公司)开展的离岸业务和跨境业务可减免间接税、增值税、利得税、印花税等,所得税税率可低于15%。

  孔美琪还建议,给予跨境商品零售以税收优惠,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高地”。

  比如,对经批准设立的按“境内关外”监管的医疗机构,除享受进口设备免关税外,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生的医疗耗材零售业务,诸如安装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参照现行跨境电商税收政策,给予按进口商品跨境零售征收综合税,即关税为零、增值税及消费税按70%计征,使更多民众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

  上海市政协委员苏新刚则关注航运税收体系。他表示,对标国际标准或国际航运通行做法,我国及上海的航运税收体系有较大差异。

  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国际海运船舶均在免税地登记注册,在免税区设立的航运公司、经营公司以及注册的船舶从事国际海运收入形成的利润免征所得税,因而吸引了大部分航运交易和业务结算在免税地或自由港完成。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国际船员收入均实行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制度。

  苏新刚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贸易国,每年进出口海运量近40亿吨,占全球海运量的近1/3,但由于我国航运税收较重,我国拥有的国际海运船舶约2亿吨,仅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不到10%,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称。

  “这约2亿吨船舶中有80%是在境外登记注册的,船舶融资、航运交易、金融结算、航运保险、法律等高端服务大多在境外完成。”苏新刚说。

  因此,苏新刚建议研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税收体系,包括研究拟订与国际航运通行做法基本接轨的航运免税政策方案,在上海自贸新片区登记注册的中外国际海运船舶免征关税、增值税;航运公司及其船舶从事国际海运取得收入形成利润免征所得税;在新片区注册的船舶管理公司、船员公司、航运公司所聘用的中国国际海员,免征个人所得税等。

  加大风险压力测试

  “新片区试验好不好,关键要看压力测试报告(成果)有多少。”徐建民说,分类分批加大基于“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力度,也是建立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的必然选择。

  根据《总体方案》,新片区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这一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在新片区集中体现为“6+2”:“6”是指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2”是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总体方案》也明确,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就建议,抓紧研究在对等原则下允许外籍国际航行船舶在新片区作业港区内开展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

  2019年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1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其中水水中转箱104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国际中转225万箱,增长34%,国际中转比例首次突破10%,枢纽效应进一步提升。

  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依然面临挑战。以釜山为例,2018年来自中国的中转集装箱占其总吞吐量的比例达到15%,约252万标准箱。因此,上海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仍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当前,2万标准箱集装箱船舶已经成为亚欧航线上的主流船型,一条船每天的租金加运营成本超过10万美元。通常,在一条亚欧航线上,船公司要投入11条船。“如果沿海捎带业务落地实施,每艘船舶平均可以节约5天的航行和作业时间,减少一条船舶的投入,直接和间接成本节约效应非常明显。”方怀瑾说。

  方怀瑾说,放开外资船公司沿海捎带,不仅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成本,也有利于我国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贸纷争中,掌握主动,引领国际航运规则的发展。

  此外,方怀瑾还建议,加快将新片区打造成为国际中转集拼中心。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港口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拓展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有助于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增强口岸服务辐射能力,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增值服务向上海集聚,推动上海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方怀瑾说,应尽快打通往来于洋山与外高桥等不同海关跨关区的货物通关操作流程,实现跨关区通关的高效协同;同时在新片区内,探索保税货物凭舱单信息办理进(出)境备案的便利方案,施行保税货物进(出)境备案与进(出)口报关相融合的简化流程。

  “总之,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提升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在上海港不同作业区域、不同监管区域高效、便捷地转运、组合。”方怀瑾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ufei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