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专家指出:资本市场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日期:2008-10-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字体: ]

  在昨日召开的第十届高交会“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建立资本与科技相结合的机制,从加工型经济转到创新型经济。他表示,资本市场要立足于为经济服务,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指出,由于各国联合救市,目前的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展成大萧条,中国经济更不会出现大问题。

  努力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

  祁斌指出,资本市场的效率、规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呈现正相关,而我国的金融结构中90%依然是间接融资,因此,下一步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祁斌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遇到一些瓶颈,出现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沿海地区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前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将大的企业发展成品牌企业,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力,二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资本市场恰恰可以为之服务。

  深交所总经理助理周健男表示,要为中小企业努力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中小企业板、报价转让系统和创业板,用产品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包括多家中小企业联合发行集合债等形式,同时推动风险投资与证券市场的联动,提高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与监管应平衡

  谈到美国金融危机,祁斌认为我国应当从中吸取三点教训:投资银行不应脱离传统核心业务,不能脱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原则;要努力在金融市场自由创新和审慎监管方面达到平衡;金融创新应走循序渐进的道路,要经历试点阶段再推出,避免大规模风险。

  樊纲也表示,我国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发达国家推出的金融创新,注重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在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同时保持已有优势,扎实发展制造业。

  樊纲认为,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调控应当是提早行动,在经济过热和泡沫兴起时进行监管,而不是危机发生后匆忙救市。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周期开始显现,扩大内需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采取审慎而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抵消国际经济的影响。

  樊纲还指出,中国政府过去两年对经济过热的调控早已产生效果,包括人民币升值、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以及控制货币增长速度等措施,抑制了经济泡沫发展。在全球信贷萎缩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仍在增加,外资仍在流入,显示出我国仍是少数几个健康的经济体之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