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统计局提前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完成经济半年报的公布,从环渤海区域内“京津冀鲁辽”三省两市已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来看,一场“折射全国经济转型期众生相”的大戏正在这里上演。
这场“大戏”里有京城主动后撤站位呈现垫底全国的经济增速、也有津门延续高速拔得全国经济发展头筹、有冀鲁“半年万亿GDP大户”的转型阵痛、也有辽宁领衔的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发展。
“正一与倒一”均为主动而为
从半年GDP增速看,天津以16.6%的同比增速居全国31省区市首位,而其5098.65亿元的半年GDP总量,也让天津首次有望于“十二五”开局年昂首迈进“万亿俱乐部”大门。
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张强表示,半年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000亿之于天津也是首次,而“保增长”的任务执行一般会促使GDP呈现出下半年略高于上半年的表现,照此判断,全年超过1万亿元大有可能。
从“三驾马车”表现看,天津秉承滨海新区的建设要求,投资同比增幅达33.3%,增速明显,消费和出口表现也随着经济回暖有着不俗表现,同比分别达到18.5%和19.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GDP增速首次在全国31省区市中出现垫底,即便如此,这样的表现也并未引起过多震惊,各界普遍将其解读为“告别GDP崇拜” 之后“主动站位”的结果。
上半年,北京实现7418.1亿元的GDP总值和8%的同比增速,GDP背后依旧呈现 “消费拉动占主、投资出口充分协调”的态势;对此北京市统计局认为,经济增速排名靠后并不说明北京的竞争力在降低,现在北京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正在逐步形成服务主导型和消费拉动型的经济格局。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目标就是确定为8%,也为全国最低。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对本报记者表示,京津两地的表现实际上可谓“ 主动而为”。
“北京的经济结构已然开始了全面转型发展,消费拉动也是所有东部发达省市所共同面临的大趋势。”陈秀山强调,天津肩负着未来环渤海乃至整个北方经济中心的重任,大力建设势必造就GDP的高速发展。
老牌强省转型期内保发展
河北、山东、辽宁作为位列全国31省区市GDP总值排名前十位的老牌强省,工农业产值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明确态度也加速了冀鲁辽三省海洋经济的“蓝色崛起”。
今年上半年,河北实现GDP总值达到10992.4亿元,同比增长11.1%,投资、出口表现抢眼,同比增速分别为27%和29.7%,其中投资构成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9%,民间投资已然成为投资主力。
尽管记者截稿前山东省尚未公布半年报,但从其1-5月经济数据综合表现分析,受益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集中发展,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上半年经济在平稳中实现了较快发展。
同样依托“沿海经济带”带动全省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辽宁省,上半年GDP总值达到9948.5亿元,同比增速13%,有分析认为,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及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辽宁未来有望跻身“半年万亿俱乐部”之列。
“这些GDP大省虽然有着较高的经济总量,但这也意味着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肩上的担子比较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张文忠对本报记者表示,面对转型期摒弃高污染高耗能等产业的发展要求,环渤海区域内省份都将方向瞄向了海洋,也传递了其在转型发展中“保发展”的决心。
据记者了解,伴随国家整体海洋战略的明确,河北也明确提出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要求,与辽宁、山东一并打造“环渤海区域尽是海洋强省”的局面。
有分析认为,伴随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环渤海区域占全国经济总值四分之一的重要地位相匹配,环渤海区域有望在全国海洋经济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